储能技术增添“绿色切割”
2025-10-13 10:04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刘浩、魏秋伊10月8日,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乌亭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作为最后一组顺利完成国家并网发电任务的储能方舱。业内人士认为,该项目不仅是我国钠离子储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的重要一步,也将为新能源消纳和绿色电力高效利用开辟一条新路径。钠离子电池为何“不圆”?在乌廷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中,由电池舱、储能舱、升压舱等组成的白绿网格方阵显得格外兴奋。在主控BU在电站建设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电子大屏实时监控储能电站的运行情况。电池总容量、电池健康状况、充放电性能指标等实时参数清晰可见。据介绍,钠离子能源电站不同于传统的电化学能源电站。其核心在于钠离子储能技术的运用。该技术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有限公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南方电网储能有限公司、中科海纳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项目组联合自主研发。专家表示,通过新型储能变流温控技术和安全防控技术的应用,能量转换效率等多项关键指标得到了有效提升。 和安全of钠离子储能系统优于同类电池离子电池能源系统。首先,钠离子电池原材料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供应自主可控,减少对特定矿产来源的依赖,有利于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其次,钠离子电池在高性能、高安全性、长寿命等方面综合领先,在宽温工作能力方面表现突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永胜表示,钠离子电池的性质使其在特定场景下更有用。钠离子电池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容量保持率超过90%,并且在高温下不易发生热失控。另外,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原理很简单。类似于锂离子电池,这些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使用;制造过程可以在锂离子电池的同一条生产线上完成,降低了工业转换成本。南方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家唐斌表示,二期扩建项目采用的240Ah钠离子能源电池容量比经济项目高出14%,系统成本也高。目前,对于钠离子电池技术,行业研发主要集中在新型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界面材料等方面。目标是突破现有的性能瓶颈,实现长寿命、宽温度范围、高能量密度的综合性能提升。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基础技术的不断突破,钠离子储能有望成为成本最低的储能方式时代科技。未来,钠电储能可能有望从第一阶段的10兆瓦时到第二阶段的50兆瓦时。维拉钠离子电池“如果说一期工程完成了钠离子电池这一巨大储能能力从‘0到1’的技术验证,那么二期扩建工程则是‘从1到N’规模化应用的重大跨越。”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创新部副总经理黄家峰介绍,弗林电站二期储能项目。政策支持为钠离子电池的推广注入了强劲动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新能源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能源储能装机容量达到h 1.8亿千瓦,多项技术将逐渐成熟,锂离子电池储能将大规模应用,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等更加商业化。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产业链的老化和通用系统的不断完善,钠离子能源存储将为用户能源存储、通信基站、应急电源等中小型场景带来广泛的应用空间。截至目前,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已在南宁宾阳、桂林泉州、榆林北流等地区建设了4个共享钠离子储能示范项目。下一步,试点规模将扩大。在乌廷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监控中心,周边20多个光伏电站的发电曲线与储能系统实时联动,形成“光伏与储能协同”的绿色航运体系。随着钠离子电池等多项储能技术不断老化,更安全、更优质、更灵活的绿色用电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相关推荐